为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,优化课程教学质量,打造高效优质课堂,税收学教研室于2025年8月21日在实验楼312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、针对性强的磨课活动。本次活动围绕多门核心课程展开,教研室各位老师积极参与,深入研讨,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。

覃小丽和蔡璇两位老师首先围绕《涉税实务》课程展开磨课分享。她们结合课程的实用性特点,详细阐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、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。覃小丽老师重点讲解了“企业所得税申报实务”章节的教学设计,从案例选取、教学步骤拆解到学生实操训练环节,都进行了细致的说明。她提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申报流程,计划引入真实企业的所得税申报案例,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操作。蔡璇老师则针对“增值税发票管理”部分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路,她认为在教学过程中,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发票开具、认证、保管等基础操作,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发票管理背后的税收政策法规,培养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。


司国艳老师围绕《统计学原理》课程进行了磨课展示。她首先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,如统计概念抽象、计算公式复杂、统计方法应用困难等。基于此,她制定了“理论讲解+案例分析+软件实操”相结合的教学方案。在理论讲解部分,司国艳老师计划采用生活化的例子引出统计概念,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、形象化,让学生直观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。在案例分析环节,她选取了与税收、财务相关的实际案例,如“税收收入变动趋势分析”“企业成本效益统计分析”等,引导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对案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。在软件实操部分,她将指导学生使用Excel、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,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。

杨豪老师聚焦《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》这门新兴课程进行了磨课分享。他介绍了该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,即培养学生掌握RPA财务机器人的开发方法和应用技能,能够运用RPA技术解决财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,提高财务工作效率。在教学设计方面,杨豪老师将课程内容分为“RPA基础理论”“RPA开发工具操作”“财务场景应用案例开发”三个模块。在“RPA基础理论”模块,主要讲解RPA的概念、原理、发展趋势以及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场景;在“RPA开发工具操作”模块,通过实操教学,让学生掌握主流RPA开发工具(如UiPath、Automation Anywhere)的基本操作方法;在“财务场景应用案例开发”模块,选取了“发票识别与审核”“银行对账”“税务申报数据自动采集与填报”等财务场景,指导学生完成RPA财务机器人的开发与调试。

张文萱老师围绕《税收学》课程进行了磨课交流。她首先梳理了课程的知识体系,包括税收基本理论、税收制度、税收征管等核心内容,并结合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,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和补充。在教学方法上,张文萱老师计划采用“讲授法+讨论法+案例教学法+实践教学法”相结合的方式。在讲授税收基本理论和税收制度时,以讲授法为主,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;在探讨税收政策的影响和税收征管中的问题时,采用讨论法,引导学生积极思考,发表自己的观点;在讲解具体税种时,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,让学生了解税种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;在实践教学环节,组织学生开展税收模拟申报实践活动,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。

贾亚锦、王蓉、樊香荣三位老师共同围绕《会计信息系统》课程进行了磨课展示。在教学设计上,三位老师紧密合作,注重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。她们计划以企业会计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,结合用友、金蝶等主流会计软件,开展案例教学和实操教学。



本次磨课活动不仅优化了《涉税实务》《统计学原理》《RPA财务机器人开发与应用》《税收学》《会计信息系统》五门课程的教学设计,明确了教学重点和难点,还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、共同进步的平台,促进了教研室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。未来税收学教研室全体老师将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,积极开展教研活动,为税收学教研室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贡献更多的力量。